想继续看(下)请去这个网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clctqHNO7I
这两个影片可以让读者更了解阅读。
什么是阅读?
《谈阅读On reading》里说:阅读是个理解书写文章的过程。在《阅读飞行:Reading的无限可能》这本书中认为所谓的“阅读”,指的就是读书,不过它这里指的书,不单只是针对书籍,而是以“阅人、阅世界”的脉络来思考阅读这件事。阅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来说,定义也都会不同,随着科技的发达,阅读不再只是限致于书本。我们也可以在电子书甚至手机都可以下载书籍来阅读。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在阅读时,读者会从书本的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和分析,获取作者想表达的信息。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首先是把视觉材料进入眼睛的中央小凹再把它们分解成碎片,然后再重新组合,最后字被辨认了。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不是读死书,是要理解书籍中的深刻道理再分析出来然后再联想出各种讯息,我们必须亲身躬行实践,所以有了阅读与实践这门课。
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是一种学习障碍。阅读障碍可以分为两种,获得性阅读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 DD)。获得性阅读障碍是指先天或后天因为脑损伤以及相应视听觉障碍而造成在阅读时遇到的困境。发展性阅读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神经或器质性损伤,可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却明显落后于其它相同生理年龄的人。阅读障碍又称为難語症、诵读障碍、讀寫障礙或是失读症,是一种学习困难的疾病,也是一種常见的學習障礙。有失读症的人即便智力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会遇到困难。失读症(dyslexia)是一种获得性阅读障碍,它可分成:纯失读(pure dyslexia)、表层失读(surface dyslexia)、语音性失读(phonological dyslexia)、深层失读(deep dyslexia)等。它的症狀包括了无法正确的唸出字詞,无法准确的拼出單字(英语:spelling),無法專注于阅读,難以連續书写以及無法读出不规则拼字的词,或是無法理解所閱讀的內容。
阅读障碍的类型
纯失读症患者是文字阅读障碍,但书写、听写都很正常,抄写如果和正常人相比之下稍差一些。可能会不认识自己几分钟前所写过的字。患者保留了拼读能力,他可以一个字母一个字母(letter-by letter)地朗读(读出字母的名称,而不是对应的音),然后连起来才能明白整词的意思。也可以认得从他人口头拼读的词。纯失读患者常常会读错字,主要是读成字形上或视觉上相近的字,如“余”读成“佘”,“买”读成“实”。患者可以识别他人口头拼写字,如有人说说“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一共的共,是什么字”。患者会很容易的就说出“洪”,可是看到“洪”字,却不认识。纯失读是阅读早期阶段即文字的“形”加工阶段受损,属于外周性失读(peripheral alexia)。纯失读患者词汇的语义和语音系统本身没有损害。
表层失读症(surface alexia),该类患的视觉到心里词意的通路受到损害,而必需借助非词汇的通路例如透过文章和内容把字念出来才可以识别词汇。表层失读症患者可以正确地读出有规则的词,如:papaya(木瓜),也可以读出假字(财—材、涂—途、常—尝、由—犹、时—伺)。但无法念出不规则发音的字,如paint读成pint。这说明了患者的词汇通路断了,否则这些不规则词可以通过整词而正确读出。表层失读者会很容易混淆那些同音词,如praise,prays,preys 都读成“prays”音,看到其中某个词时无法确定那个字的意思是属于哪一个的。
语音性失读症是患者把文字的声调读错。语音性失读症是由文字加工的非词汇通路受损,患者过度依赖词汇通路所导致。有规则性发音的假词无法借助词汇通路,而导致假词朗读困难。语音性失读症和深层失读症的症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深层失读症患者无法念低频字,他们可以认得字但就是没办法正确的念出字。它的视觉到语音的道路断了,但它的视觉到意义还是好好的。如果让患者朗读厨房,他们会误读成厨师、夜晚读成了睡觉、刮会读成风。他们会不自觉的读成与语义相关的词语,这说明了从视觉直接到了字的含义。而有些错误发生与语义无关,例如他们把字置交换(首匕读成匕首),把字替代(尼姑读成蘑菇),把字遗漏(肾脏读成肾)。
阅读方法
精读
也称为细读,就是精确、反复的把文章读透,同时弄清楚文章的每一个部分,让自己可以精准地掌握知识的细节。精读学术著作時更需要在书上记录重点及作笔记。
速读
也是所谓的快读,是直接书面的文字信息直接传送到脑部,之后再由大脑将文字图像分析出来的阅读方法。速读是没有朗读出来,也没有默读在心里的,省略了这两个可有可无的中间环节,即文字信号直接映入大脑进行理解和记忆。这实际上是一种单纯运用视觉的阅读方式,所以阅读速度就加快了。
略读
也称为览读,就是大概地阅读,只阅读句子的关键词, 略过句子的铺陈或者其他部分。挑出一两个重要的词、短语或数字等。略读应保持快速的速度,只求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而不阅读细节。
选读
也可以叫择读,就是选择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进行阅读,就像平时阅读杂志一样,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标题来看,选读法一般都是受到外人的影响,从旁推荐告诉我们哪本书是值得一看的。
慢读
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把书从头读到尾,慢慢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层次
我们在阅读时,是没有人在旁边协助的。阅读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学习。我们必须用正确的方式去阅读。想要增强阅读的技巧之前,就一定要先了解阅读的层次。阅读会分成四种层次。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又包含在第三层中,第三层又在第四层中。事实上,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
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是阅读的第一层次,也可以称之为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这个层次是小学生阶段就学会了的。如果我们熟练这个层次就代表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字。我们一开始接触的就是这个层次的阅读。在这个阅读层次中,是要让读者明白作者在书里的字眼。这个层次的阅读技巧几乎对全部读者来说应该很容易掌握。但是,无论我们有多熟练这个的阅读层次,在阅读时还是一样会碰上书本里新的字词,那些我们不太熟悉的文字,这样的问题经常发生。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查词典,明白那些新字词。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才能真正了解文章的内容。如果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我们就可以阅读得更快。
第二个阅读层次是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也可以称为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随便便翻阅一本书而是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skimming
systematically)的一门艺术。这个层次的特点在于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二十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除此之外,在这个阅读层次就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找出一本书里的重点—通常关键字是很短,大概六个字,所以对我们来说是很难掌握一本书的重点。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上,我们要学的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给的。如果第一层次的阅读所问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那么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这个层次的阅读是让我们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比起前面的两种来得更复杂,更系统化,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就是当我们阅读完整本书后,我们对内容做出分析。这可以说是优质的阅读方式。检视阅读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整的阅读整本书;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内,读完整本书。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问题或疑问。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收集并吸收文章里的内容,然后再把重点分析出来。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理解与消化一本书。分析阅读就是为了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读者要达到这个层次,就必须用正确的策略去阅读。
第四种,主题阅读(syntopicalreading)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这是所有阅读层次当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各式各样的书籍,并做出分析与对比,提出一个在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这个层次的阅读是需要长时间的去阅读,花的时间也比较多。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会让我们获益良多,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做到这样的阅读。
怎样提高阅读的能力?
要如何提升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呢?首先,培养阅读的兴趣是前提,培养习惯是关键。古人有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由此可见我们不可以单单只阅读课本上的知识,而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课外阅读是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增强语言的积累、增加我们对阅读方面的知识、提高读书能力。这样一来,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会有坚固的基础。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让知识面更宽阔,从而提升我们品德修养和思想。
而阅读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大学生应早已预备好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能让我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我们更快的理解到文学作品。那么,该如何来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呢?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很感兴趣的话,即使没有外人的协助,自己也会努力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的确,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积极的去思考与了解。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我们就会抽时间去阅读,所以要培养我们对阅读能力,就先必须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校的图书馆应该准备各式各样的书籍去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也贴上激励学生阅读的 布条。除此之外,学会也可以举办读书分享会,让学生自己本身拿出自己收藏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另外,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得到什么实效的。因此,阅读后,应该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我们享受在阅读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进行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因而,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阅读的方法归结主要有以下两个:
1.按顺序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细细体会这些词、句、段表达了作者什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语速、语调或语气朗读就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感情。
2.分步朗读,评读赏悟。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我们读完书后应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这本书大概讲什么?”“主题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给我们什么启发?”并且自己应该找出答案,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回答自己的问题,这样就代表我们在分析着文章,而不是照单全收。阅读时,我们应该用笔在字里行间、文章的空白之处圈点重要的词,划出重要的段落,或把自己的阅读后所得到的讯息画成思路图。我们也可以将读后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自己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从而产生更大兴趣与好奇心,使我们对阅读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我们从小就该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去理解,去分析,去思考,使我们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我们阅读能力的发展。